小區的張阿姨,今年58歲。前不久早上出門買菜,走路的時候不小心絆了一下,用右手撐了一下地。右手腕不能動彈,到醫院一拍片子,原來是發生了骨折…
醫生進一步檢查后,發現張阿姨存在嚴重的骨質疏松。仔細詢問病史,原來張阿姨因為有風濕病,長期在服用糖皮質激素。 同時,張阿姨的兒媳,保胎期間也使用糖皮質激素,就是大家熟悉的 強的松(醋酸潑尼松,5mg/片)或美卓樂(甲潑尼龍,4mg/片) ,如果吃了一年都沒懷上仍然在吃,雖然是小劑量,但副作用累加起來會不會也是挺嚇人的呢?
眾所周知,糖皮質激素對很多炎癥性、過敏性、免疫性以及惡性疾病的治療都有效。但是,長期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可引起明顯的骨丟失,導致骨質疏松 和骨折發生。據調查,接受長療程糖皮質激素治療的患者中,超過10%的患者曾發生過骨折,30-40%存在椎骨骨折。而且患者年齡越大,用藥劑量越高,治療時間越長,發生骨折的風險越大。因此,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,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。

糖皮質激素是藥源性骨質疏松的最常見原因。 地塞米松、潑尼松 等糖皮質激素是導致骨質疏松最常見的藥物,這些藥物能促進蛋白質分解、抑制其合成及增加鈣、磷排泄從而減少蛋白質和黏多糖的合成,使骨基質的形成發生障礙。
該類藥能抑制成骨細胞的活性及骨質的生成,可使骨小梁和成骨細胞的數量減少,從而引起骨質疏松,多見于兒童、絕經婦女及老人,嚴重者可發生自發性骨折。故需長期應用激素者,同時應給予鈣劑、維生素D為基礎的抗骨松藥物治療。
使用糖皮質激素期間,如果出現難以解釋、逐漸加重的腰背痛、關節痛或關節活動受限,且與氣候無關,應考慮發生了骨質疏松。這時應及時就醫,遵醫囑逐步減量、停用激素,或改用其他藥物 。
最近 ,剛看到《2020糖皮質激素性骨質疏松癥防治專家共識》,摘錄要點給醫生們和患友們參閱吧。
共識1 激素對骨重建的影響在使用初期最為顯著,因此早期、規范地給予鈣劑和維生素D的補充及抗骨質疏松治療,可有效阻止或減少骨質丟失,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。
在治療前和治療過程中均應定期檢測骨密度,以了解骨密度基線值及骨量丟失速率。
激素是GIOP發生發展最根本的原因,因此在風濕免疫病中應盡快加用改善病情抗風濕藥(DMARDs),盡可能減少激素劑量及縮短療程。
共識2
建議所有使用激素療程≥3個月者,調整生活方式(證據水平3,推薦等級C);每日補充元素鈣(1000~1200 mg)、維生素 D(600~800IU)或活性維生素D(證據水平1,推薦等級A)。認可度89.2%(95%CI 0.81~0.98)。
調整生活方式包括:
均衡飲食、體重維持在推薦范圍內、戒煙、常規承重或對抗性訓練、限制酒精攝入、適當接受陽光照射和防止跌倒。
長期接受激素治療可能導致肌肉萎縮、平衡能力下降,跌倒風險增加,而反復跌倒是骨折的獨立危險因素,故從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方面防止跌倒非常重要。
系統評價顯示,與未治療或單用鈣劑比,聯合普通或活性維生素D對防治GIOP有更好的療效。 因此建議長期接受激素治療者,聯合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防治GIOP。
考慮接受激素治療者尿鈣增加,故調整推薦劑量,建議每日攝入鈣元素1000~1200mg,維生素D總量(包括食物來源)600~800IU,并維持25羥維生素D水平≥20μg/L。
共識3 在GIOP初始治療中:
評估為低度骨折風險者 , 建議調整生活方式,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;
評估為中、高度骨折風險者 , 除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及調整生活方式外,可選擇雙膦酸鹽、特立帕肽、地舒單抗、雷洛昔芬(限絕經后)、降鈣素(限3個月)等(證據水平1,推薦等級A)。認可度83.1%(95%CI 0.70~0.96)。
對低骨折風險者,因證據水平低,暫不推薦除攝入鈣劑和(活性)維生素D及生活方式調整外,加用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。
共識4 特殊人群(如育齡期女性、接受超大劑量激素治療者及器官移植者)應根據年齡、風險分層選擇GIOP預防和治療策略(證據水平 4,推薦等級D)。認可度87.7%(95%Cl 0.80~0.96)。
對育齡期女性,妊娠期間僅推薦口服鈣劑和(活性)維生素D。
共識5 目前國內上市的防治GIOP的主要藥物有鈣劑、維生素D、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、雙膦酸鹽、特立帕肽、地舒單抗、雷洛昔芬和降鈣素。
鈣劑的主要不良反應是胃腸道反應和便秘等,出現時可換為其他劑型的鈣劑。長期用維生素D、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應定期監測血鈣和尿鈣水平。
